新闻中心

徐州市: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 提升森林碳汇能力

发布时间:2024-11-28 13:53:39



   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,承担着约80%的固碳任务,是系统中最大的碳库,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要路径。其中,国土绿化是最为经济、安全、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之一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。

    江苏省徐州市,这座昔日的老工业基地城市,曾因开采煤矿一度出现“一城煤灰半城土”的环境面貌。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带领下,全市开展了10多年的生态修复工作,科学造林绿化,营造了100万亩森林。造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。

睢宁湿地航拍


实施山林生态修复

提升山林碳汇能力

    实施进军荒山绿化行动。20世纪80年代,徐州市消灭了宜林荒山,但仍有10多万亩荒山被认定为“不宜林荒山”。自2007年起,徐州市连续实施2次进军荒山绿化行动,历时8年,共完成荒山绿化12.8万亩,栽植各类苗木1200余万株,为400余座荒石山披上了绿装,实现了全市所有荒山绿化全覆盖,开创了“石头缝中种出森林城市”的成功先例。

    实施山林补植改造。2020年,徐州市启动了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,涉及山林林相改造、山林斑秃治理两项工程。对全市50万亩侧柏纯林实施山林生态修复,增加林相和季相变化,改造山林林相3万亩,主要对风景区侧柏纯林实施混交改造,提升山林景观效果;实施山林斑秃绿化补植5500亩,主要栽植了“三化”、乡土、珍贵树种,选择女贞、侧柏、榉树、朴树、三角枫、五角枫、青桐、乌桕、臭椿、苦楝、榆树、国槐、石榴、杏树、桃树、梨树等常绿和落叶树种混交。通过实施生态修复,实现了山林由“绿起来”到“美起来”的景观变化,全面提升树种结构和恢复生物多样性,建成具有较高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学特征的“生态风景林”。

实施林网建设

构建森林碳汇新格局

    自2019年以来,徐州市大力推进水系、道路、农田林网、绿美村庄、荒山绿化修复、森林抚育等七项国土绿化示范工程,以及退化林修复、低效林改造、山林景观提升三项森林质量提升工程,构建了“一廊两带三网多点”的空间生态网络格局。加强以京沪高铁、徐连高速、国省干道等为主线的道路沿线绿化带和防护林带建设;加强沿河、湖水源涵养林、水土保持林建设,建设沿微山湖、骆马湖“两环”生态圈,沿运河、故黄河、大沙河“三河”生态带和“七山七湖”生态点,打造出京沪高铁生态廊道、大运河景观文化带、黄河故道绿色生态廊道、高标准农田林网、绿美村庄211示范亮点工程。全市共植树造林52万亩,更新完善农田林网面积150多万亩,完成四旁植树2000多万株,建成省级绿美村庄300个,森林面积迅速增长,实现了由“灰”向“绿”的蝶变。

实施科学造林

提升林业新质生产力水平

    2020年,国家出台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政策,造林空间受到严格限制。国土绿化向纵深发展,由过去大规模成片造林向精细化、精准化、科学化、高质量发展转变。徐州市提前谋划,编制了《国土空间科学绿化实施规划》“十四五”规划,制定了《徐州市科学绿化实施意见》,实现多规合一、科学布局造林绿化空间,规划引领科学绿化。

新沂市是徐州市造林绿化典范,积极响应“双非”政策,以挂图作战之姿,破解了国土绿化新难题?树栽何处、栽何品种、如何管护,开辟出科学绿化新路径。

    寻空间。新沂市巧借农田、国土、林地三图叠加分析,锁定道路、沟渠、河湖等关键地带,精准提取非基本农田与非林地,结合实地勘查,将造林地块“上图入库”作为绿化重点。空间既定,则着手整理,拆除违建,拓宽路肩,清淤疏浚,补植农田林网,改造老墓地,于低效耕地与污染区造林,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。

    选树种。新沂市依地势土质,平原丘陵间,河流交错,科学布局“珍贵、彩色、效益”树种及乡土良种。无絮杨、国槐苍翠,水池杉、栾树挺立,经济林木桃、梨、苹果挂果满枝,珍贵彩叶树种榉树、银杏点缀其间,绿意盎然,色彩斑斓。

    论管护。新沂市构建政府引领、部门协同、社会共治的多元化投入体系,造林绿化成为上下一心的工程,财政连年拨款支持。创新机制,部门造林、村企共建、大户承包等多种形式并举,遵循“谁投入,谁受益”,以承包租赁、林苗一体化等模式,激活社会资本,共绘绿色新篇。

黄河故道沛县段

    徐州市通过不断探索创新,打造了老工业城市资源转型的全国样板,实现了向“一城青山半城湖”的华丽蝶变,获评“国家森林城市”“国家生态园林城市”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,荣获联合国人居奖,先后4次被评为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。

    徐州市森林面积、森林蓄积量和森林碳储量均呈上升趋势,有效发挥了森林的碳汇功能。截至2023年,全市森林生物质碳储量为2005.86万吨,森林生物质碳汇量年平均值为189.43万吨。为维护生态平衡、保护生物多样性、提升森林碳汇能力、增进人民福祉,助力碳达峰贡献徐州力量。(作者:李亚丽 臧静)

  文章来源:转载自《国土绿化》杂志